close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七日電】 2008.09.18 03:40 am
台灣發生來自中國大陸的毒奶粉事件,造成社會的恐慌,日本也同樣發生一起毒米事件,不肖業者將含有過量農藥殘留的米,賣給食品製造業與釀酒業者,日本政府被迫在十六日公布了三百五十七家接受毒米流通的公司後,一名被指賣毒米的中盤商竟然上吊自殺抗議,成了這個事件的第一位犧牲者。
日本農水省十六日表示,日本政府二○○三年度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五千公噸大米,事後檢驗出含農藥達馬松殘留或因倉儲期間發霉含致癌物質黃麴毒素,日本政府隨後將這批米列為「事故米」,讓業者購買做為工業用黏合劑材料,但低價收購這批米的大阪「三笠食品」卻以高價轉售做為食用米。
日本政府經調查之後,發現包括中間流通業者、製酒公司、糕餅廠商、餐廳等,共有二十四的都道府縣的三百七十五家商家買了毒米。其中近半數是日式傳統糕餅業,還有營養午餐業者。另外,有卅家米果、五家餐飲店、十二家製酒公司都使用了毒米製成商品。
名單公布後,許多業者非常憤怒,他們認為官員多次對三笠食品進行檢查,卻未查出這家公司賣毒米,因此政府也應負責。一些小規模業者表示,一旦名列賣毒米名單,無法獲得客戶信賴,就會馬上破產。
鹿兒島縣有四家釀酒業者名列毒米產品名單,「鹿兒島縣酒商工會」認為此事件讓商譽受損,打算對中央政府及三笠食品提出告訴,要求賠償。
日本毒米製品,恐以流入台灣。
全站熱搜